第二讲 栽培区划的原则和方法
2010-09-26 | 【 】【打印】【关闭

油茶分布区的山地面积很广,经、纬度的变化,直接影响着油茶的水平分布,各地山体有大小、海拔有高低,也使油茶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布。在同一气候带内的山地离海岸有远有近,因季风环流的影响,沿海与内陆的降水时期和雨量截然不同,也关系着油茶的分布和生长发育。

油茶的各个物种都具有各自最适生的分布范围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;分布上也具有地带性或不连续的间断性。不论是自然分布和适生栽培区域,都具有和生物气候因素相一致的客观规律性。在相同的生物气候区域内,可以出现相同物种的分布;不同的生物气候区域内,由于地形对微气候的影响,也能出现一些物种的间断分布。如江苏北部的千里平原没有油茶的分布和栽培,而在平原的北端,北纬34º35左右的云台山麓栽培的普通油茶,则能正常开花结实。主要是有海拔625m高的山体阻挡减弱了来自华北平原的寒潮袭击,使油茶免受冻害,幼果能够安全越冬。

从各地调查研究资料分析,影响油茶生长发育、完成生命周期的主导因子是气候。首先是温度,表现在年均温、积温、花期气温、冬季月均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,必须能够达到和满足油茶的年周期生育最低要求;其次是水份,即年雨量和月降水量的分布,也必须能够满足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油脂形成的需要。当然,地形、土壤、生物以及人类生产活动,对油茶的生长发育也有密切的关系。

 因此,油茶的栽培区划必须遵循客观自然规律,坚持以生物气候为主导因素,结合考虑地形地貌、土壤等生态因子,作为划分标准。根据我国油茶分布、生产现状和研究资料分析,将油茶物种的栽培区划分为带、区二级。区域划分的原则和依据是:

1.根据油茶物种的生态幅和分布区域生境条件的特点,划分带、区,过窄的局限生态幅物种仅划分栽培区一级。

2.带的划分,主要以该物种分布范围的生物气候带为划分依据,以反映物种的生长发育与其生境的自然地带相应的特点为主;区的划分,主要以该物种在其分布带内的地形、季风影响、气温、雨量等地理景观的差异为划分依据,以反映物种的生长、产量及其生境的地区特点为主。

  3.带的划分应保持其统一性,完整性和连续性;区的划分既要体现其独特性、完整性。又不出现同区跨带现象。我国亚热带地形复杂,因地形、海拔的影响,局部气候条件变化较大,为保持划区的完整性,区内的油茶垂直分布,不予划分,仅在分区叙述中予以阐述。

4.油茶分带气候的有关指标为:≥10积温、最热月气温、最冷月平均温、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等。参考指标为;农业生产特点,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代表树种的分布等。

栽培区的区划采用不同的气候要素作指标。即油茶生长发育期间的降水、花期气温、天气和幼果越冬的安全气候条件等。参考指标为地形,季风环流、光照条件。
设为首页  |  加入收藏  |  联系我们
  备案编号:
京ICP备000010号

主办单位:国家油茶科学中心
     地址:浙江省富阳市大桥路73号
      (综合办公室)
     邮编:311400
     国家油茶科学中心  版权所有

电话:86-0571-63320561
传真:86-0571-63341304
E-mail:claretong80@163.com